谷歌租号
U租号平台
谷歌真的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只需要一天工作满八个小时吗?
不定时工作制是应该按每天工作八小时为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9条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36条、第38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根据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的规定,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它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41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人员不执行加班工资的规定。但是实行不定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仍应按照相关法规文件的规定,平均每天原则上工作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扩展资料: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如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4、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如企业的消防和化救值班人员,以及值班驾驶员等。
“谷歌”是什么?
2006-4-12
[Google]Google宣布中文名谷歌租牌争中国市场
到腾讯科技最先报道消息,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今日访华时正式宣布,Google全球中文品牌名为“谷歌”,这是Google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非英文的名字。施密特自曝中文品牌“谷歌”来得很“蹊跷”,他用七巧板的方式,排出了中文品牌“谷歌”。
“Google来到中国已有很多年,但却没有被中国人所熟悉的中文名称”,施密特在解释为什么要启动中文名称时讲到,“谷歌将更加贴近全球的中文语言用户,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也是收获与欢愉之歌”,对于两个名称的关系,施密特称中文名称“谷歌”不会代替英文名称,我们希望中、英文名称能互为支撑。施密特今日下午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将印有“谷歌”的掌印交给李开复与周韶宁两位中国掌门人,李开复在接到掌印后表示“任重而道远”,周韶宁则表示身上担子重了,将继续为提高中国用户的满意度而努力。
Google的中文之路并不舒坦,于今年初正式推出了新域名Google.cn,但随后遭到业界“无照”经营的强烈质疑。按规定,国外互联网公司在国内提供内容服务,必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内容运营许可证(ICP证),就到目前为止,Google.cn依然未获ICP资格。
据Google透露,Google.cn通过“租牌”的方式,曲线进入中国。Google已与国内名不见真传的“赶集网”签订合约,两公司将共用一张ICP证(编号为“京ICP证050124号”)。作为回报,Google全球向赶集网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以及一些未公布的事项。
Google拥有全球最好的搜索技术,但一直困扰于于诉讼,官司缠身。继续开发中国市场,也让Google能暂离指责,继续扩大全球收入规模。
百度急了
Google在全球一统天下,但在中国百度却是占领了最大市场。中文名的推出,CEO还亲自到中国来宣布,表明Google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攻势。李彦宏对于施密特访华评论称,“跨国互联网巨头不了解中国网民的需要,速度太慢,雅虎的失败就是例子,除非Google的创始人或CEO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能呆在中国,坐镇指挥或许能有所改变。”由此可见一斑,百度正在密切关注着Google的一举一动。
李彦宏在Google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发起过全面抵御Google的行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打下现在的搜索江山,Google在技术品牌资金方面,不是百度可比的,而百度赢在了解市场,行动迅速。在李彦宏眼里,Google始终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对于Google的新举措,百度均会仔细分析,积极应对。
Google中文新标识
Google中文旧标识
来源:西行资讯>2006-04-12
by:guxqcn
2006-04-12
收获喜悦:Google“谷歌”诞生的故事
[日期:2006-4-12 19:38:15] [字体:大 中 小]
【编者注】2006 年4月12日下午北京饭店金色大厅,Google公司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中国区联合CEO李开复、总裁周韶宁,一起出席了Google 全球中文名称发布会。从此Google有了一个中文名称:“谷歌”。下面一篇来自Google的文章将为大家揭示“谷歌”诞生背后精彩的故事。
【IT168 软件资讯】“谷歌” ,以谷为歌,象征着收获的喜悦,也表达了一种勤恳求实的态度,以及对返朴归真的向往。它同时也想传达出中国人对幸运/吉祥的企盼。“谷歌” ,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在这个万物复苏,草色青青柳叶新的时节,Google在宣布了面向全球中文语言用户的中文名字,这是Google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非英文的名字。不过,追溯“谷歌”的来源,还要从四年前谈起。
一个Google全球所有中国人参与的项目
2002年,Google总部-山景城,伴随着又一位中国员工加入Google,“是不是该给Google起个中文名字”又一次在Google内的中国员工中掀起了波澜。事实上,自从Google招收了第一位中国员工开始,给Google起个好听,好记,有意思的中文名字便成了Google全球所有中国员工共同的项目。
谷歌:Google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非英文的名字
“给Google起个中文名字已经成了少有的所有Google中国人共同参与的项目,大家都很在乎这样一件事,可以说在这几年中,每一个 Google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都参与到了对中文名字的讨论中,而且这可能也是唯一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参与的项目。Google的员工大多对Google品牌充满感情。 就像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每个人都希望为Google起一个独特有创意的名字。” Google亚太区市场经理张晶说。“就像有很多的爸爸妈妈,每个人对Google品牌的诠释和期待都有些微的差别。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在这四年中,对中文名字的设想都停留在Google工程师或市场人员的讨论中,并没有正式提上日程。”
但是伴随着用户需求的发展,一个琅琅上口的中文名字就不再止于Google中国工程师内部讨论的“纸上谈兵”。
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双字节的中文环境中,用户们习惯赋予这个英文单字自己独特的叫法。43%一直用Google的英文称呼,26%的人称Google为“狗狗”,13%的人称Google为“古狗”。
2005年5月底, Google决定就是否需要中文名字做一次正式的市场调研,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大家对中文名字的判断,对于Google,事实上人们已经按照自己的音译习惯为Google赋予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称号,狗狗、酷狗、古狗、酷狗、勾勾、果果、咕嘎等。在所有的调查者中,53%的人希望Google有一个中文名字。
在Google,用户的声音最为重要。这一调查的结果明确了为Google起名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更广泛地同所有中文语言用户交流的桥梁——Google中文名计划正式启动。
穷尽所有可能,这次也不例外
Google文化中用“数据说话”是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在这里,运用数学和科学计算来做事情是最常见的方式,略带感性色彩的Google中文命名也不例外。
张晶说:“开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认为做事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对起名这种众口难调的项目,一个好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比较完善的决定。比如我们在起名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为大家认同的方向 -名字要不要有含义,shi音通,今后如何使用,。其后,在数据和我们驱动(Data Driven),要穷尽所有的可能,Google起名的方法因而独具特色。” 按照与“Google”英文名发音相似的原则,Google将所有G打头和K打头的汉字都罗列出来,首先将诸如“瞽、贶”这样的生僻字排除之后,30多个常用、常见的汉字被筛选出来,排列组合,1800多个候选名单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外聘的广告公司也提供了100多个内涵丰富的名字。Google中文名的筛选便从这几近2000多个候选名中正式开始了。
“选择一个合适的中文名字绝对不亚于开发一款产品”,回想起遴选名字的“痛苦”经历,张晶忍不住苦笑着摇摇头,“那些天,满脑子里面飘浮的都是这些名字,他们一个个以各种各样,或奇怪,或搞笑的方式组合,排列起来,前者比如“够卡,鼓扣”,后者如果壳,够阔,像“够卡”这样的组合可能以后也不会有人再让他们这样组合起来了,不过当时为了把所有的可能都充分考虑,我们对于每一个候选词都认真对待,所以那些天的脑袋似乎都被塞得满满的”。
不过还好,从一开始,Google就明确了中文名字的方向:第一它不但是一个新名称,更要很好地体现Google公司的特质,创新,朝气,自由,活力,是一种无国界的,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特质。第二,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名字,中文名字绝非是对Google发音的简单“汉化”,一定要体现中国的本土特色,体现富有本地化的精神。这种想法贯穿了Google中文命名的整个过程,要选的中文名字不一定要符合Google公司的传统精神,但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质。
近乎肉搏似的争论,艰难的决策
伴随着中文名字的筛选过程,一场Google全球所有中国人普遍参与的“热烈争论”在中文名字的讨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很快,一个工程师迅速制作了在Google内部的网站中建立了中文名字的专区,并将与此相关的几年来与中文名字相关的讨论资料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一个有关此事的邮件列表也被制作好,所有的Googler中国人都跃跃欲试,甚至一个在出差中的员工听说此事后,专门发信要求将自己加入邮件列表,他说,虽然他的邮件暂时不能显示中文,但是他希望能用拼音的方式告诉他备选项,这样好参与自己的意见。
“大家投票吧,”这是这个阶段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意见表达方式,勾股、博古、博谷、酷果,古狗、勾果、寻果、多果、索果、咕我、找我、酷狗、我勾、我搜、酷果、酷国、酷狗、酷够、咕国、咕咕……这些名字成梯队的走上了“投票台”,接受所有Google中国人的票选,很快目标集中下来,而更激烈的争论也随即开始了。
一些工程师提出过诸如数字或表示数字的“百幂”等名字,因为Google一词来源于数学术语Googol,本义代表10的100次方。但由于过于技术化,不易被普通用户理解而放弃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Google的中国员工找出了各种各样的佐证,有的人说“咕果”的发音与其家乡的方言完全一样,所以是最好最中国化的;有的人从语音分析的角度,将每一个发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将“格物致知”的涵义充分结合,认为“格高”是个好名字;还有一些员工则开始“拆文解字”,从偏旁部首,到语音感觉,再到词源意义,这些擅长于最先进网络技术的工程师严格根据“信达雅”标准展开争论。
目标越来越清晰,拿着中国Googler的讨论结果,市场部同仁们专门到美国总部向所有中国Googler们面对面介绍了中文名字进展情况。这次会议是Google中文名字命名中的重要一步,候选名单终于缩小到三甲之内,最终锁定在了“谷果”,“古歌”。两大阵营随之形成,即便是公司高管层也罕见地出现了意见分歧,开复、韶宁则成为了“谷果”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古歌”的阵营认为“谷果”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家农产品公司的招牌,而“古歌”足够厚重却被批评不符合Google 常为新、年轻的整体品牌形象而遭到来自Google工程师们的反对。起名陷入僵局。
一个好名字才是真正的开始
在Google全球,公司文化是透明、平等、公开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摆在桌面上谈,在对一个问题决策的时候,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是争论,但是一旦决策制定出来,所有人都会坚决的执行,襟怀坦白,正直公平是Google的特点,也是所有Google人都尊崇的文化标准。
这样的价值观和文化标准就直白地体现在了Google的中文命名上。对此,李开复在中文名字诞生后曾开玩笑地说:“我们民主做事方法应该坚持,值得鼓励,但也不能因此讨论不出结果来。”
2005年12月的一天,已经被中文名字和僵持不下的争论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王怀南(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胡乱地在纸上将现有的名称拼来拼去,突然,“谷歌”的组合跃然纸上,王怀南兴奋地将“谷歌”两个字大大地写在纸上,然后不厌其烦地跑到每个人的桌前挨个询问:“你觉得谷歌怎么样?”“这个好不好?”。为此,他几乎问遍了所有Google中国的员工,面对这个选择,大家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在2005年12月的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诞生了。
Google全球的中国员工们毫无保留地表达着他们的喜爱之情,同时却仍然不忘调侃一番,一个员工说,“谷歌”让他想起来了“李谷一的歌”,而“谷歌”很快在内部被引申为:谷哥。一个员工说,谷哥?莫非是硅谷的大哥?
“谷歌”,充满中国式的田园诗意,抛弃了呆板的英文直译。张晶说:“你可以说我们是来自硅谷的歌声,怀藏憧憬,默默地服务全球中文用户,也可以说是丰收之歌,喜悦之歌,总之,这是一个属于全球中国人的Google。”
张晶表示,在选择名字的过程中,他们也受到了凡高名画《Starry Night》的启迪。Google曾经为了纪念这位非凡的艺术家,创作改编过这个名画,将它变为了流传很广的Google Noodle。凡高手中的繁星之夜,又宛如流淌在山谷的歌声,表达了Google充满理想,默默耕耘,实现梦想,收获喜悦。
谷歌最初的21位员工都去哪了
Google也是从一家小公司成长而来,其早期有21名员工,除了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之外,现在只剩7人仍留在公司。他们有些人成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一些成了投资人,还有一些早已退休。如今,Google已经成为了科技巨头,让我们再来看看早期员工的现状,排列顺序也代表了他们的员工编号。
1. Larry Page
他从1998年一直工作到现在,是Google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任CEO。
2. Sergey Brin
Sergey Brin也自1998年工作至今,是联合创始人之一,负责天马行空的Google X部门。
3. Craig Silverstein
他是Larry和Segey聘用的第一位员工,工作时间为1998至2012,最后任职为指导工程师,现在Khan Academy任职。
4. Heather Cairns
任职时间1998至2005,最后职位是人力资源经理,她雇佣了Google最初的200名员工,现为天使投资人
5. Ray Sidney
时间为1999至2003,在IPO前18个月离职,赚了一大笔,最后职位是软件工程师,现为房地产开发商,也是铁人三项运动员和业余飞行员
6. Harry Cheung
1999年加入,离职时间不详,最后任职软件工程师,现为天使投资人,投资的公司有Qwiki、Badgeville和PrePay
7. Amit Patel
1999年加入,离职时间不详,最后职位也不详,他曾经要求与当时的CEO Eric Schmidt共享办公室,后者答应了,现任职于Sunfire
8. Urs Holzle
1999年至今,任技术基础架构部门高级副总裁,监管Google服务器、网络和数据中心的设计、安装与动作
9. Georges Harik
1999年至2005年,最后任职产品管理主管,现为天使投资人,Google风投顾问
10. Salar Kamangar
1999年至今,现任产品部门高级副总裁
11. Omid Kordestani
1999年至今,现任CEO及创始人办公室高级顾问。
12. Steve Schimmel
1999至2004年,最后任职于业务发展部门,现为天使投资人,所投公司有BackOps、Crowdrise、Roozt和Guide
13. Rachael Chambers
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先后任职行政助理与广告销售协调员,现为思科公司项目经理。关于她是否是第13号员工曾有过争议,但后来题图那张合照证实了她的地位。
14. Chris Skarakis
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最后任职业务发展部门主管,现为Blip.fm创始人、Kanye West Foundation董事
15. Joan Braddi
1999年至今,曾任搜索业务副总裁,现为合作伙伴关系业务副总裁
16. Susan Wojcicki
1999年4月至今,早在1998年,她就以1700美元每月的价格向刚成立的Google出租车库和几间房办公,她现为YouTube业务高级副总裁
17. Gerald Aigner
1999年至2006年,为Google高级员工成员之一,曾负责数据中心及网络/专线谈判,硬件设计及采购,硬件及网络监控和性能优化,现自称“独立互联网职业人士”
18. Jim Reese
1999至2005年,曾任首席运营工程师及“神经外科医师主管”(他曾是医师),现为Spark Program董事成员
19. Larry Schwimmer
1999至不详(至少至2005年),最后任职软件工程师,现在状况不详
20. Kendra DiGirolamo
1999年6月至2001年5月,最后任职广告销售协调员,现为Driscoll的商业分析师
21. Marissa Mayer
1999年6月至2012年7月,最后任Google副总裁,负责本地化、地图和位置等服务,现为雅虎CEO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全球使命2租号 浏览更多租号信息。<<
《谷歌租号》评论0条